当前位置: 作文大全 > 高中作文 > 高考作文 > 特殊考生应试2004湖南高考作文7500字 > 正文

特殊考生应试2004湖南高考作文 7500字

文章摘要:高考作文7500字:怎么写好特殊考生应试2004湖南高考作文7500字?时间:一个小时。方式:现场作文。地点:长沙晚报报业集团13楼办公室。题目: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题。性质:模拟性自由发挥式。目的:用一种另类的方式与高考作文来一次亲密接触,以另一种心态面对原本严阵以待的时刻。以下是余水娟写的《特殊考生应试2004湖南高考作文》范文;

好特殊考生应试2004湖南高考作文7500字概况

  • 作者:余水娟
  • 班级:高中高考
  • 字数7500字作文
  • 体裁
  • 段落:分80段叙写
  • 更新:2021年01月09日 04时21分

高中高考作文7500字7500字   余水娟   唐山市 高中高考学生(6)班

时间:一个小时;方式:现场作文;地点:长沙晚报报业集团13楼办公室;题目: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题;性质:模拟性自由发挥式;目的:用一种另类的方式与高考作文来一次亲密接触,以另一种心态面对原本严阵以待的时刻;风格:10%怀旧、40%感慨、20%刺激、30%好奇。

“应考”人员:

王跃文 男,作家。代表作有《国画》、《梅次故事》、《西州月》、《龙票》等多部长篇小说。

阎 真 男,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,作家。1980年参加高考,为株洲地区文科状元,当年考入北大中文系。著有长篇小说《曾在天涯》、《沧浪之水》,论著《百年文学与后现代主义》。

邓映如 男,作家、出版家。1981年以湖南省文科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。著有长篇纪实《女人梦》等。

萧婷婷 笔名笑看云起,女,自由撰稿人、专栏作家、网络写手。著有《被爱情调戏》、《海藻花》。

董夏青青 女,长沙市一中高二学生。2003年获“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00周年———凤凰古城征文大赛一等奖”。

“阅卷”人员:

苏秀英:高级工程师、作家,著有《羊毛出在谁身上》等作品集。

王昭明:长沙市一中语文高级教师

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·67亿,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双双关注眼睛,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。中国家庭教育已有长足进步,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渗透,家长与孩子民主与平等关系的建立,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…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但中国目前家庭教育,也存在不少问题。

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,你对家庭教育一定也有自己感受思考。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,自选角度、自拟题目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,诗歌除外,文体不限。

王跃文眨巴了一下眼睛

2∶30开写,王跃文2∶50才来,好在迟到没有超过30分钟,按高考的行规,尚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。坐定了,在电脑前坐好了,接过“考卷”,他眨巴了一下又圆又大的眼睛,然后重重地叹了口气。作文的时候,他那双眼硬是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脑,1小时过去,他甩甩手从电脑前走出来,走到编辑面前,声音奇特地说了声:“报告老师,作文写完了!”然后很舒服也很用劲地眨了一下他那双又圆又大的眼睛。

除了质疑,无可奈何

有种说法,西方十七世纪才发现儿童中国现在是否已经发现儿童了,只怕是个问题。中国孩子在整个学龄阶段,成人都无视他们的独立存在。我们更多的时候喜欢对孩子说:你是大人了,你要听话。我们根本没有把他们当孩子,或者说我们不希望他们再是孩子。我们过早地剥夺他们作为孩子应有的权利。孩子们在成人的强推硬拉下成长,或者干脆可以说是成人在替他们成长。学校教育如此,家庭教育更是如此。

我们做父母的完全有理由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说成是爱心责任,但是,孩子们满意我们的家庭教育吗?很多家长总是羡慕那些所谓品学兼优的孩子,却往往忽略了大多数孩子的厌学、逃学甚至过激的抗拒。显然,总体上讲,目前家庭教育是不能让人满意的。

也许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所谓无私。我们不怀疑天下父母的爱心,但在对待孩子教育上的私心只怕也是值得拷问的。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了有所出息,父母脸上有光,老来有靠,至少可以少些负担。我们生怕孩子幼小失教,长大后衣食无着,甚至堕落沉沦,给自己造成麻烦。当然,这里面也有为孩子着想的因素。问题在于,现实模式的教育就那么正确和重要吗?家长们不按大家做的那样去做,孩子们必定就会变坏吗?是否一个人在小时候不是好孩子,就一定是坏孩子吗?

所谓好孩子,无非就是学习成绩好,每次考试都获高分。权且不论分数就是检验教育得失的惟一标准,更值得重视的是“唯好生论”给绝大多数未来社会的公民埋下了心理隐患。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,尖子学生永远只能是少数,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中等或所谓的差生。难道可以说,未来社会的公民绝大多数都是非优秀分子吗?我们显然不能承认这样一个结论。但是,目前家长们对孩子苛刻的要求,客观上就是让大多数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最好的,他们除了回忆学龄前单纯美丽童年,只有对未来的恐惧。一个社会,让大多数人带着自卑成长,危害将是巨大而深远的。我们没有看到这样一个事实:构成社会主体的,永远就是这些在学校里被看作中等生或所谓差生的孩子。

其实,天下父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也许很多。但是,他们依然徒劳地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好的,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赌博。我几乎没有看见有孩子父母站出来质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,为什么大家都在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?除了人们习惯了现实游戏规则,只怕也应归结为缺乏公心。很多父母宁愿抱着自己的孩子在现实教育的赌场上孤注一掷,也顾不上呼吁大家起来抗拒或改革现状。兴许自己运气好,赌赢了呢?

但是,如果仅仅用所谓的尖子生作输赢的标准,赢家永远只能是极少数。天下大多数父母只能终生抱怨自己孩子不争气了,就像陶潜那样哀叹后人不肖:天命苟如此,且进杯中物!在父母如此这般的哀叹声中,孩子能够开创更好的人生吗?也许,有的孩子争气,没考上好大学照样闯出大业绩。我想,不难想像这种孩子潜意识里面没有对父母的报复心理。

然而更多时候,这些问题是容不得家长们考虑的。社会早就设定了游戏规则,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。我们离开整个社会秩序而单纯讨论家庭教育,话题是没法展开的。

写后感想:

这是个值得关注社会问题,不单家长们要反思,更重要的是社会有关部门要重视和解决。但是,这个问题作为高考题目,让学生思考没有多大意义。学生们除了满腹怨言,我们能听见什么声音呢?我们要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,没有必要就此问题向学生作社会调查

文章以“除了质疑,无可奈何”为题,其意在说明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方式和内容的不可取。作者开头用幽默的笔调写道:“西方十七世纪才发现儿童。而中国现在是否已经发现儿童了,只怕是个问题。”接下去,作者明确地表明观点,说家长们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。言外之意就是把孩子当成大人了。既然如此,其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自然就值得“质疑”了。这个开头紧扣题目,总摄全篇。接下去,文章从家长们的心理状态,教育孩子的动机和愿望,对孩子们的要求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。环环相扣,逐层深入,较好地说明了我国当今的家庭教育不能不让人质疑,不能不使孩子们感到无可奈何。

应该指出的是,中国的家庭数以万计,其教育方式和内容并非千篇一律,概不可取。这一点,文章没有提及,这是文章的偏颇之处。

邓映如陷入两难

快开写了,邓映如就面临选择:是用笔写,还是用电脑?这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。用笔写吧,拿笔好像已经不习惯,表达上也有了障碍;用电脑吧,又只会全拼录入,边打边选慢得很,平时还行,在一个小时内就得出活,就不好冒险啊。左思右想、右思左想,他决定还是手写,而且也用格子纸。一支烟、一口槟榔、两杯茶(一杯热茶一杯凉白开)、一支笔,写得还是悠然,选择也就对了。一小时后,邓映如交稿,但死活不肯用手写感想了,便找个电脑打字。那200字的写后感想,他边打字、边说话、边接个电话什么的,又是一个小时!

身教重于言传

曾经有过一个故事:一对夫妇因嫌自己的老母年迈体弱而将其抬至山中,正欲弃母而遁,却被尾随而至的儿子撞个正着。子道:“别忘了把扁担箩筐带回家去哦!”父嗫嚅:“那没啥用咧。”子答:“咋没用咧,待你们老了,也好拿来抬你们呀!”

一个看似极端而简单的故事,却道出了许多深刻的命题。如果我们承认父母乃子女一生中之第一任老师的话,那么,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便尤其重要。决定人之一生的诸如价值取向、人格魅力创造精神等等,无不在家庭教育中获取最基本的养分。

日益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,使大多数家庭早早地有了“忧患”意识,概莫能外地期盼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大有出息,这原是情理中的事。于是乎,家庭教育被提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高度,功课补习、花样繁多的各项奥赛,还有种种因素质教育名义而来的艺术训练。学生早已不堪重负,家长亦受累不少,而收效似乎比预期的要差,甚至许多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人格与心理障碍。面对困惑,我们有必要呼吁家庭教育的理性投入,不是父母花了钱花了时间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,重要的是要创造好的家庭环境,譬如温馨流动的情愫,宽广的胸怀,积极进取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氛围。一句话,家庭教育要更多地引入德育教育和人文关怀,要从铸坚孩子的品行操守入手,少些世俗的期待,多些精神层面的引导。

诚信为人之德,守责为事之德,爱国为民之德。这应当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根本。诚信是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,而守责则包括了人生目标选择与办事的勇于承担责任,至于爱国乃公民最基本的义务,亦是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应有的对国家民族应有的护卫。除此而外,不断完善自我创新适变、遇挫弥坚乃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并求得成功的不变的法则。而所有这些,均不应止于言传,更须为人父母者无时不刻的身教。

从这个意义上说,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子女的问题,而首先是教育好父母。试想想,一个毫无爱心的家长、一个不思进取的家长、一个对社会对家国对自身不承担任何责任的家长,又如何能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培养出爱心、上进心和责任感呢?再多的金钱投入,也培养不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,相反,其恶果也正如开篇所述的那个故事那样,一切便无可逆转了。

写后感想:

中国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不可谓不尽责,但效果却颇不令人满意。究其实,乃在于中国的家长更重实利(学习成绩),而忽略了对子女受用一生的民主意识、健全人格、创造精神和责任心的培育与引导。所谓作文,有20多年没写过了,颇不适应,在一小时中敷衍成如许传统的文字,也算是一种交差罢。呵呵。

《身教重于言传》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。文章开篇讲述了一个传统故事,由此很自然地引出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的重要。然后联系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重技能训练轻人格塑造的误区,呼吁“家庭教育要更多地引入德育教育和人文关怀,要从铸坚孩子的品行操守入手”。正人须先正己,文章结尾提出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首先要教育好父母,就水到渠成了。这是对“身教重于言传”论点的进一步深化,耐人寻味。

不足之处是三、四段展开论述时,与前面的论述在语意衔接上显得有些突兀,如注意承前启后,会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。

董夏青青的成人待遇

前齐眉后齐耳的头发,一看就是长沙市一中几十年不变的经典发型。五个“应试”作者中,只有她是孩子,但是拿题、写稿、连最后吃饭碰杯,她享受的都是和别人一样的成人待遇。她一开篇就是《马太福音》,让偷看她作文的大人们吐着舌头,说:“大人写小孩的作文,小孩写得又像大人啊!”

别让瞎子领着瞎子

董夏青青

瞎子领着瞎子走路,最终两个人都掉进坑里。——《马太福音》

家是立身成事之本,荣辱穷达之基。古代的“昔孟母择邻处,子不学,断机杼”,成就孟子横贯乱世的哲思。清代的曾国藩,其祖父对其父说:“宽一虽入林,我家乃农耕为业,不可靠他吃饭。”后来,曾氏兄弟双双封爵开府,曾国藩忆起庭训,对其弟说:“此二语最为重要,今当守此语为命脉。”且发誓道:“予自三十岁起,即以做官发财为耻,以宦囊积财遗后世为羞为恨,故私立誓。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子孙。”曾氏的家训影响了后世80载,受曾国藩的祖父智慧恩泽的又岂止曾氏一家。

自打中国锈迹斑驳的门板被洋人轰开了之后,中国人开始琢磨反思自己教育,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瓶农药,几个原理远比两三本圣贤家训来得有效。只要是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庭,都把孩子送入了城里镇上的公立学校。孩子自谓接受了新教育,认为家中一切都腐败琐碎,家庭教育像泥里的萝卜,被连根拖出来,远远的抛开了。

中途历经磨难,到了现代,家庭教育又终于被推回了舞台的追灯下。尽管家庭教育名正言顺地恢复了地位,但内容却跟随了家长的个人喜好。等刚生下来的孩子长到会哼哼的时候了,家长就把孩子像根葱似地往那一栽,凭着主观臆想努力起来,祖宗的、父母的,故纸堆里著有“未完成”字眼的“梦”恨不能都掘出来给孩子完成。等专家来检查要求出示素质证明,没问题呀,吹拉弹唱舞枪弄棍说古道今,被电过了一道似的,哇啦哇啦全吐出来了。检验满意后,家长“噌”地把孩子拔出来,把不圆满的地方给除了,最后脑壳削得尖尖的,只等往“幸福生活”的大饼里捅了。

然而,一切完成以后,我们回过头来才注意到,道德呢?品格呢?思想呢?做人毅力呢?他们在现代的家庭教育里只是以一层酱的形式均匀地涂在了表面,这些原本在家庭教育阶段同根一起生长的东西却拐入了一个怪圈,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带物,这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与日俱进吗?美国总统华盛顿一生只读过极少的几本书,除了一位契约奴工之外,他的母亲承担了他的全部教育,他3岁时的课本便是《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应当注意哪些礼貌方式》。他的家庭教育就是他的终身教育,也就是他母亲给予道德教育。现在不少家长,认为只要给孩子买书、拿钱上学、领着去课外培训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了。于是几个好朋友一桌麻将,摆出只要精神不死,意志不败,就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架势。孩子的道德情操,处世接物的心志培养,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
在现代社会里,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涵盖着怎样的内容,我们的孩子,到底应该接受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成一名有“健康的体魄,健全的人格”的国民,是这个时代迎首接来的责任

写后感想:

拿到这个题目,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很多的人与事。其实很久以来,我就对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有着思考,就觉得中国经历了好几个家庭教育的阶段,这次有个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,我就放开了写,结果就写了很多。

高考考场作文宜紧扣话题,大题小做。本文以“别让瞎子领着瞎子”为题,亦可以结合接受父母教育的真切感受以小见大,写出对当前家庭教育的思考。说古道今,旁征博引,但选材要严,挖掘要深,而不是写一部从古到今的家庭教育史。作者知识广博,语言老到,但文中也写了不少难深晦涩的话,如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瓶农药,几个原理这比两三本圣贤家训来得有效”。考场作文的语言应精炼清晰,生动鲜活。

阎真的“这个问题”

因为有事,中午1点钟,阎真提前赶到。一个人坐在那里,他认真地码好格子纸,然后要求独处,房门快关时,他的左手伸出了一个指头:“是一个小时吧?就一个小时吧?”过了不到8分钟,阎真打开门,四处找人:“这个问题要定一下,这个问题要定一下!”我们应声而去,阎老师一字一顿地说:“我是以家长的角色写呢,还是以学生的角色写呢?”我们说: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。”连高考试卷上都说文体不限,标题不限的,我们怎么能限制角色呢?只是苦了阎真,整整想了20分钟!写完后,他迷糊着在13楼又转了一圈,走进了电梯,在电梯外,我们听见他还在叹息:“这个问题呀!”

关爱艺术

八十多年前,鲁迅先生写了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一文,为青少年的权利呼喊:“我们要肩住黑暗的闸门,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。”那是长夜里的呼喊,年轻人在家长制下已经沉重地生活了几千年,被窒息了几千年。

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,那样的记忆已经很淡薄了。几十年来,如果说中国文化有了某些实质性的变化,家长制的崩溃是最大的变化之一。在今天,两代人平等互动的关系已经基本形成。这是当代青年人的幸福,也是他们的权利。但怎样珍惜这种幸福,怎样运用这种权利,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。

前不久,我去北京,在出租车上,看见一中学生站在路中间,手舞足蹈地对路边的同学嚷着什么,出租车在他跟前停下,他并没有让开的意思,仍站在原地嚷嚷。司机叹气说:“我不看好这一代年轻人,太自我了。”

他的忧虑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沉重的问题,即怎样对这一代自我意识很强的年轻人进行教育?这一代人大多是独生子女,在几代人关注的眼光中成长起来,有人开玩笑说要“紧密地团结在以××(孩子名)为核心的家的周围”,就道出了孩子在一个家中的中心地位,这正好是以老人为核心的封建家长制的颠倒。

这种局面很容易形成孩子自我中心的倾向。怎样做到既尊重孩子的个性,又对个性中本能的不良倾向进行合理的扼制,也是家长要思考的问题,这就是家庭教育艺术。在这里,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,让他有自由生长自由发挥的空间,没有这个空间,不可能健康成长,也不可能有正常人格。美国式的家庭教育强调的是自由空间,他们中小学生的素质并不比中国学生好,但将来却有较强的创造力。

其次,这种自由空间又不能是无限的,孩子毕竟是孩子,感性的冲动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,如果一味地强调自由空间,“跟着感觉走”,感觉又能把人引导到哪里去呢?一个自我的年轻人,怎么能跟其他人正常交往呢?

当年,著名诗人闻一多不满新自由诗的无拘无束,提出中国新诗要“戴着镣铐跳舞”。这在象征意义上也能够描述现代的家庭教育,第一,这是跳舞,而不是坐牢,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年轻人回到“五四”以前的状态。同时,这种舞蹈不是绝对自由的,是有制约的。两者在不同的方面,体现着父母关爱的艺术。

写后感想:

晚报的朋友要我来写今年的高考作文,我有一种被放到火上烤的感觉。我盯着卷子,足足20分钟没有动笔。我找不到作文的角色定位,我是站在自己身份的立场上写呢,还是虚拟一个中学生的立场来写?眼看时间一分分过去,角色还没定好位,也只好提起笔来。因为角色的模糊,写作中有种有力用不上的感觉。

看得出这是一位在家庭的“围城”中忙乎着的父亲母亲的心得。从五四着笔,从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”谈起,使“家庭教育”置于中国文化的广阔背景,可谓高屋建瓴,催人警醒。说大道理又伴有习见的生动事例,枯燥之理而依凭形象的譬喻去破解,使文章灵气荡漾,活泛似水;扣住“关爱艺术”作文,而一波三折,如茧抽丝,收荡自如,前呼后应,既顺势而成,又见匠心之苦。

笑看云起怕的就是考试

6日晚,电话通知她第二天要来参加作文“考试”,电话的那端涌出了无数个问号:有谁考呀?怎么考呀?考多久呀?真的是现场考吗?第二天下午,她来得早,脸上倦倦的。办公室一屋的女同胞,她就歪在沙发上小憩,然后幽幽地说:“我最怕的就是考试呢,昨天晚上,我在电脑上查了好久的资料,只有2003年的作文,没有2004年的题目!”那晚上高考还没考,网上怎么会有今年的作文题呢?看来她这一吓还不轻呢!

请放心让我一个人

——给父亲的一封回信

笑看云起

父亲,我知道您最近工作上遇到很多压力,公司面临倒闭,您在这样的关键时刻,还不忘每日下午6时准时去学校接我回家,我真的很感激您,可您知道吗?我已经17岁了,过了需要您每日接送的年龄了,您为什么不放心我一个人走呢?

是的,父亲,我知道您是紧张我,马上面临高考了,面对全国3个多亿的同龄人,您怕我在学习上松懈下来,考不上您年轻时想考上的北京大学,那是您的梦想,您败北了,就把满腔的希望灌注在了您的儿子身上。可是,您知道吗,我想考取的学校不是北京大学,我有我自己理想

我知道上次去网吧打游戏很晚回家,您很生气,您开着车满城去找我,可您知道吗?家里明明有电脑,我为什么不在家上网玩游戏呢?因为我怕您的眼神,那是企求的眼神,是让我有负罪感的眼神啊!可是,您能不能给我一点点属于自己时间呢?据报道,英国的教育部门曾经下过一个评比孩子成长的标准,他们只要求5岁的孩子认识10个数字,认识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,更多的是给予孩子思维自主的空间,更加有创造力与生命力。可您看我,自3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,5岁学习国标舞蹈、画画,这样的本是兴趣爱好的专业之外,7岁小学里就开始学习电脑绘画、英文等课程,这都是您与老师们的意愿,只是要我学习,而不要求我去独立创造。这15年来,除了沉甸甸的功课与附加专业之外,我还有自己的空间与创造力没?

父亲,每天您接我回家后,哪里都不去了,默默地坐在大厅,眼光却关注在我做功课的书房里,我都知道,您悄悄地往我邮箱里发的信件,我也看了,那么多的话与期望,您为什么从来不面对面地与我谈呢?我是大人了,我们可以交流、沟通,您却总是不告诉我,我希望得到肯定与善意批评,您不说,我怎么知道呢?好在,您终于给我写了那封信。

为了我一人,您累了15年,让其他的家里人跟着也累了15年,我几乎忘记我是否还有童年。我看见您那个年代的人写的关于童年的文章,我就在想,我知道怎么做风筝吗?我认识多少种花草树木?我亲眼看见过稻子是怎么样长出米来的吗?我连稻子几月成熟都不知道。我除了理论上的知识,连一点生存的基本要领都不知道,父亲,您说,我要是考上了远方的大学,您不在我身旁照顾打点一切了,我怎么办?我会仍然还是个不会走路的婴孩,跌倒时,我去哪里找您?

父亲谢谢你给我来的那封信,我想说的是,我会好好地用功,考上我想上的那所大学。父亲,请让我一个人走,哪怕跌倒,也不放弃

写后感想:

我没有孩子,可周边的朋友都有了孩子。最近有个朋友很苦恼,他工作上遇上了一些问题,与儿子之间的沟通又出现了问题,他就像我文中孩子说的那样,每日陪太子读书,却不善于与孩子说话交谈,孩子要高考了,他哪里都不敢去,每日在家守护着孩子。可孩子还是跑出去了,回家后,做父亲的竟然像孩子,孩子像老子,他连大气都不敢出了,只说回来了就好。

后来,他给孩子写了一封长达10页的信,把自己面临的工作困境与对孩子的希望,以及现况一一写在信上。孩子读了后很自觉地与他沟通,说自己有时候不听话,只不过,是因为感觉父亲对他太不信任了而已。这也说明,孩子与家长之间,是需要沟通与互相理解的。

本文是一篇书信,可以说,作者是选准了一个与“父亲”对话甚至是向“父亲”倾诉的途径。与其说字里行间涌动着一种“父爱”和对“父爱”的理解,不如说是对“父亲”“关爱”的一种“倾诉”,这种倾诉,道出了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:家庭教育的扭曲。作者对“呵护”式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批评。同时,文章“破”中有“立”,对改变这种教育方式指出了出路:“请放心让我一个人走”,一语双关,道出了千万孩子的心声

查看:90834   转载请注明出处,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98zw.com/7500zizuowen/390612.html

作者:高中高考学生(6)班 余水娟   时间:2021-1-9 04:21

看完此作文您的评价是:
  • 评价:好文章,赞一下

    好文章,赞一下

    625人

  • 评价:很一般,需努力

    很一般,需努力

    725人

  • 评价:太差劲,踩一下

    太差劲,踩一下

    14人

高考7500字作文推荐

热门高考作文75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