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作文大全 > 高中作文 > 高考作文 > 转贴2004年春季高考作文关于"忘忧草"7000字作文 > 正文

转贴2004年春季高考作文关于"忘忧草" 7000字

文章摘要:高考作文7000字:怎么写好转贴2004年春季高考作文关于"忘忧草"7000字作文?渭北怀人春考作文“忘忧草”:话题落在关注社会心理上2004年春考作文以“忘忧草”为话题,让学生写篇千字文。使延续多年的以关注社会生活现象为命题范围的高考作文,又向前迈了一步。接触了多位考生,他们有个共同点,看到题目心里“咯噔”了一下,特别是题干中“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,借古代的‘忘忧草’来命名。以下是董可洁写的《转贴2004年春季高考作文关于"忘忧草"》范文;

好转贴2004年春季高考作文关于"忘忧草"作文7000字概况

  • 作者:董可洁
  • 班级:高中高考
  • 字数7000字作文
  • 体裁
  • 段落:分64段叙写
  • 更新:2024年05月10日 12时51分

渭北怀人

春考作文“忘忧草”:话题落在关注社会心理

2004年春考作文以“忘忧草”为话题,让学生写篇千字文。使延续多年的以关注社会生活现象为命题范围的高考作文,又向前迈了一步。

接触了多位考生,他们有个共同点,看到题目心里“咯噔”了一下,特别是题干中“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,借古代的‘忘忧草’来命名。希望服用后,能解除忧郁、忘掉烦恼,增加勇气自信心,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……”,这些话语再加上省略号,是褒是贬,不能确定。看到写作要求中“可以自由发挥,讲故事,谈幻想,发议论,等等”的提示,又顿感可以施展的空间太大,豁然开朗了。纵观今年的春考作文,雷同文章少了,考生按各自对话题的理解,写下展现自我个性的文章。其主要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。

2003年春考作文题,田中耕一获诺贝尔化学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,也给我们很多启示。考生的感受点虽不少,但均属同一层面,如:一鸣惊人来自耐得住寂寞的潜心研究;少一分浮躁,多一分刻苦;不要急功近利,要守住寂寞;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;成绩不是吹出来的,而是干出来的;名气固然重要,更重要的是真才实学。2004年春考作文以“忘忧草”为话题,为考生提供了多个层面、多向角度提炼主旨的天地。

忘忧草--2004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作文题解析

这次春季高考作文题仍属于话题作文类,而且显然借鉴了199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》的出题思路,考生不会感到很陌生,因而自然有心理和情绪的可接受性,这就避免了有些考生可能临考时产生的紧张感甚至突发暂时“脑空白”而影响应有水平的发挥。

出题是高屋建瓴又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的。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,市场竞争剧烈,倡导人文关怀的今天,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“烦恼”,都需要“增加勇气和自信心”,甚至希望自己“变得富有创造力”。即以高考而言,有的考生是胸有成竹跃跃欲试,把高考当作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时刻,而多数考生可能有因来自方方面面的“逼压”而生出种种“烦恼”,真想得到“忘忧草”啊,因而即使从这些“烦恼”的自身事件和感受出发也可以成文的。何况,作文的要求事实上提倡“自由发挥”,最好展开想像的翅膀,提炼出有创意的故事,或者新奇的幻想,或者独特的议论。

不管写什么,最要紧的是作文必须体现出“增加勇气自信心”,这是作文的灵魂,乃一篇之警策,如果“烦恼”满篇,渴求“忘忧草”忘掉烦恼,“勇气和自信心”无增加的因果可见,那就陷入了消极,甚至变成诉说“烦恼”的无奈就不可取了。

如果肯定“忘忧草”,即可以从实际的“新药”去想像构思,写出忘忧之后的效果,或者社会需要忘忧去立论;当然还可以深入开掘,“新药”其实是“心药”,所谓“心病还需心药医”,也就是倡导自我的,或者相互的,或者求医的心理疏导,甚至幻想出一个没有“烦恼”的世界,或者去举起“忘忧草”之剑去拯救“烦恼国”,或者像寓言故事《贪泉》、《疯泉》那样,讽刺一番也未尝不可。

如果否定“忘忧草”,则可以肯定现代社会充满矛盾,处在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不可能没有烦恼,有烦恼即有问题,解决问题就是发展、提高和进步。由此可以派生出多少故事,多少科学的方法,多少可以议论的人和事。这里面可以写伟人的故事,也可以编凡人的故事,可以写知识小品,也可以写卡夫卡式的“变形”小说,议论则更可以发挥迎烦恼、抗烦恼、解烦恼的独特见解,以至于可以化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为现代忧患意识,更显出现代青年的抱负和责任感了。 (特级教师陆继椿)

2004年春考作文以“忘忧草”为话题,让学生写篇千字文。使延续多年的以关注社会生活现象为命题范围的高考作文,又向前迈了一步。

接触了多位考生,他们有个共同点,看到题目心里“咯噔”了一下,特别是题干中“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,借古代的‘忘忧草’来命名。希望服用后,能解除忧郁、忘掉烦恼,增加勇气和自信心,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……”,这些话语再加上省略号,是褒是贬,不能确定。看到写作要求中“可以自由发挥,讲故事,谈幻想,发议论,等等”的提示,又顿感可以施展的空间太大,豁然开朗了。纵观今年的春考作文,雷同文章少了,考生按各自对话题的理解,写下展现自我个性的文章。其主要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。

2003年春考作文题,田中耕一获诺贝尔化学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,也给我们很多启示。考生的感受点虽不少,但均属同一层面,如:一鸣惊人来自耐得住寂寞的潜心研究;少一分浮躁,多一分刻苦;不要急功近利,要守住寂寞;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;成绩不是吹出来的,而是干出来的;名气固然重要,更重要的是真才实学。2004年春考作文以“忘忧草”为话题,为考生提供了多个层面、多向角度提炼主旨的天地。

至少有以下三种迥然不同的层面。

一是人生渴求忘忧草。愿忘忧草能驱除战火忧伤,使大千世界永葆和平;愿忘忧草能解除饥寒之忧愁,使天下百姓都得温饱;愿忘忧草能免除学习之忧苦,使莘莘学子学有所成;愿忘忧草能祛除疾病之痛,使黎民大众健康长寿;愿忘忧草能为世上所有人排忧解烦,把关爱遍撒人间。表达了考生善良平和的美好愿望

二是世上从无忘忧草。一位考生写道:“真正的‘忘忧草’是不存在的,具有一颗坚强自信的完备内心,才是一株永不凋落的‘忘忧草’,让我们时时闻到它清新的香味,处处看到它鲜明的亮色。引领我们去排忧解难,走向成功!”另一位考生是这样点题的:“梦想发明什么‘忘忧草’来解除烦恼,即使成功,那也只能治表,是不能治本的。梦是美的,留下的思索是深的。只有调节好心态,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生观,一个健康快乐心理,才是真正疗治烦恼的良药,心病还是要用心来治啊!”

三是人世无需忘忧草。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、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、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”、“古人说得多好,忧愁、烦恼促使历史进步、社会发展,生活本身就是烦恼构成的一串念珠,它给人以奋斗的动力、直面的勇气,必须微笑地数完它。挑战忧愁和烦恼这便是人生”,读了这些文句,一种喷薄而出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,禁不住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生。

当代学生见多识广,讲述故事的潜能不容低估,这次得到机会在试卷上释放。有寻找忘忧草的梦境,有忘忧草的自述,有推销忘忧草的广告,有争夺忘忧草的武侠故事,有忘忧草超越时空的漫游,有忘忧世界的科幻之旅。屈原、陶潜、李白李清照、陆游、文天祥、秋瑾、鲁迅、瞿秋白、布什、萨达姆、阿拉法特、孙悟空、林黛玉、阿Q等都成了故事中的人物,五花八门,异彩纷呈。

有篇文章题为《阿Q办厂的风波》,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:阿Q的脸上吹着改革开放春风,那饱经风霜、受尽折磨的脸上似乎又浮现出一丝光泽,灯下,阿Q正在阅读一本古籍,忽然“忘忧草”三个字磁石般吸住了他的眼睛,顿时他的脑中翻江倒海起来:“妈妈的,老子要是发明一种药能忘记忧郁与烦恼,使人们天天心情愉快,那诺贝尔医学奖就非我莫属了。”他自言自语道。第二天,阿Q起了个大早,兴冲冲赶到公司,将公司大名改成“忘忧草研发公司”。城中报纸都以此为卖点,大肆炒作,阿Q也借此提高了知名度。阿Q随即在报上广纳英才,他的公司变成一个人才聚集地。“妈妈的,我要让比尔•盖茨将来也敬我三分”,阿Q窃喜道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当研究人员将一粒“忘忧草”药丸庄重地放在他桌上时,阿Q差点兴奋得昏死过去。订单犹如雪片般地飞来,阿Q成天沉醉在极度欢喜之中。一天,来了两位医药局的同志,将一堆投诉信扔在阿Q桌上。投诉者说,自从他们吃了这些药后,烦恼忧虑确实消除了,可是天天生活在这环境中,使他们胸无大志,整天懒懒散散。经调查,情况属实,官方责令阿Q关闭生产线,禁止生产这种药。晚上,阿Q坐在沙发上,在迷惘中昏昏睡去,睡梦中,他见到了鲁迅忧郁地向他走来,鲁迅语重心长地说:“阿Q,难道你忘了‘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’吗?古今中外,正是在忧愤中,许多伟大天才写下了不朽诗篇,如果屈原不忧国忧民,他能‘长太息兮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’吗?如果陆游不忠心爱国,他能写出《示儿》诗吗?阿Q啊,你不能再使人民大众因你的药而失去忧患意识了。”说完,鲁迅忿忿离去。忽然,阿Q惊醒了,夜色中,他奔向公司,拆下了公司的招牌,长舒了一口气。尽管文字较为粗糙,还有多处病句错字,然而故事编写还是入情入理,引人入胜,发人深省的。

写作,是一种“调动”的艺术。写作的实质,就是对自身储备,即生活积累知识积累、语言积累、情感积累的综合调动,“翻箱倒柜”地调动全部储备来写好一篇文章。这次春考作文,可以说是调动积累、学以致用的一次显性大检阅。

在考生的文章中,不时可以找到课本中的诗文被摘录引用,课文中的人物在文章中频频出现。在考生的文章中,不时还可以发现学生课外的广泛阅读面,流行歌手周华健主唱歌曲《忘忧草》的歌词被不少学生引入文章;还有考生以说明的方式介绍忘忧草:忘忧草,即黄花菜,又名金针菜。古人把萱草称作忘忧草,谓佩戴萱草可忘却忧愁,远在《诗经》中即有这样记载:“焉得谖草?言树之背。愿言思伯,使我心。”以“谖草”就是忘忧草寄托思恋征夫的念情。

读着这些文章,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,感到兴奋不已。成绩固然可嘉,然而,不是求全责备,通篇挑眼的文章实在很少。顾此失彼,亮点一闪即逝让我们感到惋惜。故事胡编乱造,幻想没有边际,议论浅尝辄止,基本功不足,不在少数。春考作文又一次警示我们,形势依然严峻,作文教学的改革任重道远,非得加快步伐不可,非得增强力度不可。

2004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卷八大看点

看点1 现代文阅读比分略有减少,古诗文阅读、填空等略有增加。刚结束的2004年春考卷现代文阅读与古诗文阅读、填空的比例是43分:37分。这是对2004年秋季高考现代文阅读与古诗文阅读、填空将各占50%的一个“微调”和过渡。仔细阅读春季高考试卷会发现,后者增加的内容一是古诗文名句的填空,一是古诗文阅读和鉴赏。

解读这种细微的调整变化,只是对古诗文的阅读、欣赏和背诵略略有所侧重,对于

复习应考,我们只需作稍稍的“微调”,并没有作大调整的需要和必要。

看点2 现代文、文言文阅读语段的选择注重经典性和生活性。现代文阅读的第一篇谈的是“读书”,它贴近我们的生活,所阐述的道理,与我们平时的阅读感悟经历有相类似之处;散文阅读选择的是文学家老舍的文章《想北平》,这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,情真意切。朴实情感的流露,依托于朴实的语言,“风行水上,自然成文”就是这样的大作。文言文阅读两个语段,一是经典的、孔子的《论语》,一是史学典籍(也是文学名著)的《吴越春秋》中的“伍子胥过昭关”。古诗词鉴赏的两首诗歌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家名篇(王维的《相思》,杜甫的《江南逢李龟年》)。

解读:阅读经典,阅读好文章仍旧是我们平时阅读复习的重点,也是我们养成阅读(不仅仅是为了考试)好习惯的方向。

看点3 现代文阅读篇目从三篇变成两篇,但阅读总量没有变化。只是形式、数量上的变化,本质上并没有变。可以推测,不管阅读篇目的数量有怎样的变化,阅读的总量基本上不会有变化。因为高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不可能在阅读数量上有较大的变化,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被“阅读篇目数量”的变化而感到不安甚至恐惧。语段体裁的选择基本没有变化,既有体现逻辑思维的议论、说明性的文体,也有体现形象思维的记叙、描写、抒情性的文体。只有这样,考查才能体现多样性、广阔性和多层次性。

解读: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变为两篇文章,那么它透露出的信息,无非是“对一篇文章需要有更深层次的阅读和理解”。我们要从相对于以往“浮光掠影式”的、“蜻蜓点水式”的阅读走向较为深层次的阅读。

看点4 试卷内容与课文的联系更为密切,但不是简单地知识重现。试卷所直接涉及到的课本知识有“列举陶渊明《读山海经》的内容”,“填写古诗文名句”(不但考查了积累,还考查了运用);间接涉及的内容有“古诗的鉴赏”(王维的《相思》,杜甫的《江南逢李龟年》在小学或初中都读过甚至背诵过);有“文言文词语的解释”以及句子的翻译(“寻”、“直”,被动句式,固定句式)等。课文与试卷貌“离”神“合”。

解读:重视课文的阅读,重视课本的复习,重视平时的语文学习仍是“读”好语文的关键,那种丢开课本学习和复习的想法与做法,仍是不可取的。

看点5 古诗词鉴赏从考查常识性和鉴赏性的知识能力,到考查鉴赏性和浅层次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。鉴赏内容的选择是耳熟能详的名篇,文字浅显、易懂。鉴赏形式有了新的尝试,在提供原诗的同时,还提供了“背景材料”,为学生的阅读理解,既拓展了新视野,也提供了“探究”和“研究”的辅佐。我们已经具有了这两首诗歌阅读理解的“知识”和“意义”上的积淀。“相思”我们知道的是“爱情的相思”,除了涉及爱情,它还会有什么意义呢?“落花时节”我们知道的是“时令和节气”,除了点明这些,它还会蕴涵怎样的含义呢?这就是要“考”的内容,这就是我们要把握和鉴赏的关键所在,这也许就是命题者如此命题的初衷。

解读:如何在“旧”诗歌中读出新意,如何在已有的知识层面上,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,根据这些知识去解答那些知识,根据已知的去解读未知的,这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的训练是我们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看点6 古诗文的积累有较大比例的增加,并且关注课文,关注“文”的积累。对名言名句的考查,关注的首先是课文中的内容,试题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,命题的选择突现了“文”的积累。整个题目4分,占“阅读部分”的5%,比重够大的了。

解读:名言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需要长期的积累,尤其是课文规定部分的考查,该记忆的还是要记忆,该背诵的还是要背诵。

看点7 评价、感悟、鉴赏性的内容有所加重。试卷命题在这些方面有所侧重的倾向跃然纸上,答题的开放度也有清晰地体现。现代文两个语段和文言文两个语段中,在这些能力要求上都有题目涉及。有些题目集“评价、感悟和鉴赏”为一体,充分地展现了“语文”的特点,也给学生答题提供了开阔的空间。如“这一笔好在哪里?”这样的题目,在涉及评价、感悟、鉴赏这些能力的同时,要求学生在对文章认真研读的基础上,还需要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。

解读在这方面要有所训练,尤其对这些“主观性”较强的试题,如何才能有很好的答题思路和答题“标准”?这方面的训练是需要“强化”的。

看点8能力性的考查继续成为试卷“变化”、“发展”的方向。整份试卷在“变化”和“发展”上,我们可以清楚地把握规律与走向。“对‘学习态度和方法’再寻找一个形象化的说法,并加以简单说明。”这类题目这几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,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在这类题目上的表现最为明显。“把知识转化为能力”,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,但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,并且用这种理念去指导自己学习复习的学生,未必有很多。例如,在文言文试题中:“嫌”字的意义,可以从文章的阅读中找到辅助的重要信息:“疑”;“爵”字的意义,可以依据文章的注解和“爵”字所在句子中的“赐”找到重要信息。“相”字意义的辨析,提供了两句语段外,却又是课文内外(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独坐敬亭山》)较熟悉的句子。辨析的范围虽然扩大了,但辨析的要求降低了(“相看两不厌”中的“两”,直接点明了“相”字的“双向”含义。)这是从知识转向能力的重要考查。

解读:踏实地学习,灵活地运用,学“活”语文,才能“考”出语文好成绩。

总之,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在“稳定”中,还是透露出了“变化”、“发展”的信息和方向。但是“万变”不会离开语文学科内在规律的“宗”,语文只能是语文,语文终究还是语文。

2004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、数学、综合卷评析

【语文】作文继续考话题

今年春季高考语文卷在求稳、求实的基础上求新、求活。

求稳:题型和近年高考试题比,没有大的变化。没有让考生无所适从的题目,所以考生的情绪比较稳定。

求实:“教”和“考”的矛盾语文学习的最大困惑,命题者力图找到两者的平衡点,这体现在古诗文试题中,涉及课间识记的知识点比重增加。而以“忘忧草”为话题的作文显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能力实际,避免了空话连篇。

求新、求活:三篇现代文语段分析已经用了很多年了,这次将之删为两篇,相应增加每篇的题量,是很有导向意义的。文章少了,阅读时间就更宽裕,考生之间分析理解能力的差异就更明显。考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,显然更注重的是阅读的“质”而非单纯的“量”。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,除唐诗宋词外,散文等其他艺术形式也是瑰宝部分。许多名言警句出自其中,至今适用。考题中加强对名句的默写和理解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。(市东中学李昂)

数学】稳中求新难度适中

今年上海春季高考的数学卷体现了稳中求新的特点,其难易程度比较适中,既有对基本概念、基本知识方面的考察,也有对能力方面的考察,考生做完后感觉都不错,对大多数试题的解题思路比较清晰。

试题卷中“稳”主要体现在:试题紧扣我们高中材料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,如填空题的第8题,在我们教材中出现过类似的题型,所以这对目前处于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,平时的学习要重视书本知识。试卷中的“新”主要表现为对已学的知识,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找出新的规律,如填空题的最后一题;或者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比,得到新的概念和知识,如20题的第(2)小题以及22题的第(3)小题,此类题型对考生的要求相对高一点,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新事物、新问题的一种分析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。这与我们长期以来高考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,也与我们二期课改的精神是一致的。(市东中学凌燕飞)

【综合】更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

综合能力测试已进入第四个年头,试卷的类型已日趋成熟,是检验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之一。

我有幸在较早的时间里看到了测试试卷,感觉到今年的考试类型和前几次略有不同,更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。命题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。

此次考试有以下几个特点:一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“双基”考查,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点都有涉及,但难度不大。二、具有时代信息,背景材料大多涉及一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:“神五”“太阳风暴”等,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了解身边发生的事件,从中寻找答案。三、加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的考查,从题目所给信息中归纳总结出相关的答案,要求学生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。四、研究性学习内容加强,学科界限模糊,与二期课改所提倡的探究学习相符,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。

周华健的《忘忧草》歌词: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,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,依依不舍的爱过的人,往往有缘没有份,谁把谁真的当真,谁为谁心疼,谁是唯一谁的人,伤痕累累的天真的灵魂,早已不承认还有什么神,美丽的人生,善良的人,心痛心酸心事太微不足道,来来往往的你我遇到,相识不如相望淡淡一笑。忘忧草,忘了就好,梦里知多少,某天涯海角,某个小岛,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次拥抱,轻轻河畔草静静等天荒地老……

悠悠的清唱,打动了我的心弦。也许真有那轻轻河畔的忘忧草,让我不再沉醉,不再迷茫,不再忧郁……

这首《忘忧草》与我似乎心灵相通,每当我听它时,就陶醉其中,可能是我有如此悠扬明朗的旋律似的经历吧。是我多愁,是我善感,我是喜欢回忆的,我是喜欢内心的雨季的。

“忘忧草,忘了就好,梦里知多少”。梦中的我,采撷一株忘忧草,捧在手心,看它嫩嫩的翠绿的娇叶在凉凉的微风中颤抖。河上涟漪层层,河边飘洒着柳絮,零星点点。天像是要下雨似的,灰灰的一片。我不禁自失,似乎想让雨洗净内心的忧愁,也把忘忧草洗礼得更加翠绿,而伫立在河旁。淅沥的帘帘细雨,飘飘然从天而降,轻轻地滴在身上。我的血顿时沸腾起来,轻唤云厚,直呼广山。只感到苍茫天地间,万物俱灭。忘忧草孱弱的身子终于禁不住风的召唤,被它卷走了,打着旋儿,消失在风雨中。我的血液停止了沸腾,身子也轻了,似乎要飞起来。啊,我也变成了一株忘忧草!尝试着摇动身子,迎来的却是激动与欣喜,我不知道什么是忧伤,也许真的忘了。寂寞的霏霏雨夜,只我孤独一人,守一份脆弱而无忧的心情,在这点点的风絮中摇曳。

呵,好一个忘忧梦。

其实我本来就应是一株忘忧草,不知忧愁。我愿用心情的笔去谱写生活,哪一次愤懑,哪一次踌躇,哪一次委屈,哪一次惊喜,哪一次舒畅,这些自己独有的花絮只化作篇篇墨迹留在纸上,待某天拿出那发黄的记忆晾晒,发现当初曾经无法逾越的鸿沟,只不过是灿烂日子里飘过的一抹灰色的云迹。此时的我期待着那时的感受青春就是锋芒,我渴望蓝天白云,也向往狂风暴雨,可生活给予我的总是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,乌云下的每一粒微尘都散播着寂寞。忘忧草不软弱,忘忧草坚强!学着对生活残忍,而不是信誓旦旦。在阴沉的气氛中挺直身子。心里有彩虹便不需要外界的补充。每一个沉甸甸的希望都化作沉甸甸的压力,每一个沉甸甸的压力有都化作动力,动力最后变为微笑

其实我最喜欢“相识不如相望淡淡一笑”。在茫茫人海中,总会有一些人,是熟悉的陌生人。他们也许与我们擦肩而过,可你似乎却找到了一种淡漠中的热情。两人都早已在心中勾勒出彼此的身影。我就喜欢这样的心照不宣,这样的默契。虽然不曾讲话,但一个“淡淡一笑”就足够了。这些人不需要寻觅,也许他们远在天涯,但却是最近的知己。

多情应笑我,天真近傻,幼稚似憨。我还是渴望乐天派的,我不愿让忧郁伴随着一切的一切,我愿做一株忘忧草,不再沉醉,不再迷茫,不再忧郁…

查看:5378   转载请注明出处,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98zw.com/7000zizuowen/305267.html

作者:高中高考学生(5)班 董可洁   时间:2024-5-10 12:51

看完此作文您的评价是:
  • 评价:好文章,赞一下

    好文章,赞一下

    279人

  • 评价:很一般,需努力

    很一般,需努力

    5379人

  • 评价:太差劲,踩一下

    太差劲,踩一下

    68人

高考7000字作文推荐

热门高考作文70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