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作文大全 > 写作技巧大全 > 文学常识 > 杜甫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(其七)》 > 正文

杜甫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(其七)》

更新时间:2022-11-14 01:37 > 来源:98作文网  文学常识

文章摘要: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(其七)杜 甫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, 三年饥走荒山道。长安卿相多少年, 富贵应须致身早。山中儒生旧相识, 但话宿昔伤怀抱。呜呼七歌兮悄终曲, 仰视皇天白日速。乾元二年(759),杜甫四十八岁。七月,他自华州 ...

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(其七)杜 甫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, 三年饥走荒山道。长安卿相多少年, 富贵应须致身早。山中儒生旧相识, 但话宿昔伤怀抱。呜呼七歌兮悄终曲, 仰视皇天白日速。乾元二年(759),杜甫四十八岁。七月,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(今甘肃天水),十月,转赴同谷(今甘肃成县),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,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。一家人因饥饿病倒床上,只能挖掘土芋来充肠。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,诗人以七古体裁,写了《同谷七歌》,描绘流离颠沛的生涯,抒发老病穷愁的感喟,大有“长歌当哭”的意味。此为第七首,是组诗中最精彩的篇章。此诗开头使用了九字句:“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”。浓缩《离骚》“老冉冉其将至兮,恐修名之不立”意,抒发了身世感慨。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抱负,却始终未得施展。如今年将半百,名未成,身已老,而且转徙流离,几乎“饿死填沟壑”,怎不叫他悲愤填膺!六年后杜甫在严武幕府,曾再次发出这种叹穷嗟老的感慨:“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,牙齿欲落真可惜。”(《莫相疑行》)其意是相仿的。次句“三年饥走荒山道”,把“三年”二字缀于句端,进一步突现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。“三年”,指至德二载(757)至

编辑:袁培景   查看:43326   转载请注明出处,杜甫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(其七)》网址:https://www.98zw.com/xzjq/42660.html
分享文章参与投稿收藏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