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作文大全 > 小学作文 > 六年级作文 > 合则有响离则无声750字作文 > 正文

合则有响离则无声 750字

文章摘要:六年级作文750字:怎么写好合则有响离则无声750字作文?合则有响 离则无声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。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。这是苏轼的一首哲理诗。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,都忍俊不禁的在心里要笑上半天。我们的这位苏大学士,真是个好玩的趣人儿。他这番咄咄逼人的诘问,当然的道理不能说不深刻,但我觉得更像是顽童间的打别抬杠。以下是苏永怡写的《合则有响离则无声》范文;

好合则有响离则无声作文750字概况

  • 作者:苏永怡
  • 班级:小学六年级
  • 字数750字作文
  • 体裁
  • 段落:分12段叙写
  • 更新:2022年02月13日 23时18分

合则有响 离则无声

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

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

这是苏轼的一首哲理诗。

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,都忍俊不禁的在心里要笑上半天。我们的这位苏大学士,真是个好玩的趣人儿。他这番咄咄逼人的诘问,当然的道理不能说不深刻,但我觉得更像是顽童间的打别抬杠。呵呵,你说那琴上有声音是吗?那将琴放到琴匣里它怎么不出声了?什么,你觉得是因为用指头弹拨才发的声音?那你怎么不去在你的指头上听琴声呢?

禅宗经典《楞严经》中说:“譬如琴瑟、箜篌、琵琶,虽有妙言,若无妙指,终不能发,汝与众生亦复如是”。但苏轼明显的在此基础上又发挥了一步。《楞严经》只说到一层,琴要发出妙音,必须有手指的弹拨才行,喻指众生若要觉醒快乐就必须要有佛法的指导。但苏轼接着又问了一句“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”,众生是因为佛法才悟的,那么没有了众生佛法还有用吗?诗中没有答案,但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了。

诗人形象地告诉人们,光有客体的琴具发不出琴声,光有主体的人指也发不出琴声。琴声来自人对琴的弹拔,来自主客体的交互感应中。表达了自己对禅理“虽有妙音,若无妙指,终不能发”的领悟。

弹奏乐曲,手指和琴弦,合则有响,离则无声,合则百曲可为,离则一音无成。

苏轼就是借此弹琴为喻,说明自己对于佛法禅理的认识。世间的任何成功,都是主客观相互谐调才能的结果。一切美好的东西,都来源于主客观的和谐共振,来源于外部的激励和心灵感受,和欧阳修所说的“弹虽在指声在意,听不以耳而以心”的意思相同。

也许,人就活在这样的一种美妙而诗意的境界之中:既是这样,又是那样,或者说这样或那样是互相渗透的互相融合的。

其实人世间的事,大多是说不清楚的。那就依佛的意思:不可说,不可说。不是不可说,而是没办法说清楚。

不得不说,这是一首启迪人心的美妙禅诗。

查看:82215   转载请注明出处,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98zw.com/750zizuowen/681882.html

作者:小学六年级学生(6)班 苏永怡   时间:2022-2-13 23:18

看完此作文您的评价是:
  • 评价:好文章,赞一下

    好文章,赞一下

    896人

  • 评价:很一般,需努力

    很一般,需努力

    1996人

  • 评价:太差劲,踩一下

    太差劲,踩一下

    85人

六年级750字作文推荐

热门六年级作文75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