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作文大全 > 作文素材大全 > 时事论据 > 2012高考热点作文参考-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> 正文

2012高考热点作文参考-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

更新时间:2020-08-25 04:05 > 来源:98作文网  时事论据

文章摘要:以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为话题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,题目自拟,立意自定。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这个成语,本义非常明确:晒网是指渔民捕鱼期间,需要对网进行修补和晾晒,晒网期间渔民可以休息。

2012高考热点作文参考-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

以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为话题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,题目自拟,立意自定。

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这个成语,本义非常明确:晒网是指渔民捕鱼期间,需要对网进行修补和晾晒,晒网期间渔民可以休息。一般修补一次久可以打很长时间的鱼,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则是没有干多少活就休息,表明做事不坚持,无恒心。比喻对学习、工作没有恒心,经常中断,不能长期坚持。是贬义词。

写作文时,如果按照贬义词去构思,可能容易成文,但很难出新。作文要有新意,首先是立意要新,不按常规思维行事,不按常理出牌。因此,最好运用求异思维,反弹琵琶,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又何妨,从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”角度去立意,扣紧“晒网是为了更好的打鱼”立意,这样就容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文章会自成高格。

可以以“‘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’新解”为题,引论:开门见山,提出中心论点:我主张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。其理由如下:

本论:先分析不“晒网”的危害:打不到更多的鱼,相反留下一身疲倦!再分析理由:一是他知道张弛有度,打鱼休息两不误;二是他既知道打鱼又知道晒网,晒网是防止渔网霉变,这是为了能打到更多的鱼;三是他最聪明的是懂得可持续发展,如果每天出去打鱼,没有适当的时间休渔,那么总有一天鱼会越来越少,到最后就会无鱼可打。

结论:适当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工作,也就是说,“晒网”必须有利于“打鱼 ”。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又何妨!

参考拟题:①休息好,精神好,质量好②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③该“晒网”时就“晒网”④“晒网”不误“打鱼”工⑤别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⑥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新解⑦全是不“晒网”惹的祸⑧一味工作不美丽⑨呼唤“晒网”10、不可取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

名人名言:

1、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 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;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;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—— 孔子(翻译:文武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、周武王。这段话是说: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,这是周文王、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;相反,一直松弛而不紧张,那是周文王、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;只有有时紧张,有时放松,有劳有逸,宽严相济,这才是周文王、周武王治国的办法。)

2、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,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。如果有什么蠢人,不知此理,担绝睡觉,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,这是蚀本生意。——毛主席

3、国家需要我工作到什么时候,我就工作到什么时候。——钱三强

4、会休息、会调整自己的人,才能做好工作。——生物学家卢约瑟博士

5、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。——列宁

典型事例:

1、周朝时期,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“蜡”节日,孔子带弟子子贡去看热闹。子贡担心百姓只顾玩乐而会有危险。孔子给子贡解释道:“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间劳作,让他们放松一下,有张有弛,这是周文王与武王定下的规矩,这样便于更好地生产。”

2、据《汉律》记载,早在西汉时就有明文规定:“吏员五日一休沐。”意思是公务人员上了4天班,第五天则放假洗澡更衣,修发刮脸。后期有所不同,但大体上都是这个规律。鸦片战争以后,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,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,时间一长,国人产生了认同感。到了1910年,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制度。

3、1917年,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范读书期间有七名学生因不重视体育而致病死去,毛泽东写挽联说:“为何死了七个同学,只因不习十分课间。” 此联既讽校方,又警学生,又勉自己,说明毛泽东在修身、勤学的同时亦重视体育锻炼。

4、生物学家卢约瑟博士曾经说过:“会休息、会调整自己的人,才能做好工作。”据说这话源于一个小故事:一天深夜,卢约瑟博士走进实验室,发现一名学生还在那里埋头工作,就问学生“为什么不休息”,学生自豪地答道:“我在做试验。”博士并没有肯定这个学生的做法,而是给他讲了工作与休息的辩证关系。可见,一味“打鱼”而不“晒网”,甚至精疲力竭也不歇息,效率肯定不佳。

5、心理学上的“艾氏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,适当休息所造成的学习上的间隔,有利于增强记忆力。如果一个人忙于学习而不注重休息,那他是不会出色地完成任务的。只有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休息,好比“打鱼”间隙的“晒网,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6、在美国新泽西州有一个人口只有七千多人叫奥森·戈洛夫的小镇。别看这个小镇没法与华盛顿和纽约等大城市相提并论,但这个小镇有一条自己的法令却让其他大城市望其项背,无法比及。这条法令是每逢星期天为“安静日”。这天这个小镇的每条街道都有铁链隔开并上了锁,除邮差的自行车外,禁止一切交通工具通行。就是这条独有的法令,让奥森·戈洛夫小镇所有的居民,在忙碌了第六天后,享受一个安静的星期日好好地休息一天。休养生息是正常人不可缺少的。

7、西班牙人一天开几个小时的门营业是一定的,干几天休息是雷打不动的惯例。因为他们把休闲会友看得比挣钱更重要。由此人们提出“一天到晚的工作并不是永恒的美德”。事实上也就是这样,现在许多一天到晚工作的人是为赚更多的钱,为了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。可财富毕竟是为人服务的,倘若让人为财富服务,成为金钱的奴隶,那是不明智,也是不理智的。

要学会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

人们常常用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来批评一个人办事懈怠,不能始终如一地勤恳工作。可是我认为:一个人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,也许正是他会提高工作效率,会合理利用时间的一种表现。试想:如果一年中的某几天是打鱼的旺季,自然要出海连续作战。可是鱼并不会天天蜂拥而至,大海也不会日日风平浪静。恰当地晒晒网,总结经验,恢复体力做好下一次出海准备,又有什么不好呢?网破了总要补补,人累了总要歇歇,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有时也是有必要的。(就“打鱼”和“晒网”的关系本身进行辩证分析,印证自己的论点。)

有一个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实验上,满以为会备受称赞。不料,他的指导老师、一位物理学家却皱起了眉头:“那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?”可见一味地拼命苦干并不足取,孔子也认为,“学而不思则罔”,说的也是这个意思。我们学习知识,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大脑,进行充分的思考、复习,那么这些知识就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。(就上述例子引申出道理。)

美国农业十分发达,粮食产量相当高,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“休耕”——种一二年粮食,就停种一二年,让田里长草,以增加土地的肥力,保持较高的亩产量。我认为,他们是很懂得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的妙处的。

时代发展到今天,生产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,许多手工劳动已被机械生产所代替,人们在越来越多地运用头脑,越来越少地运用体力,那么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就不仅具有极大的可能性,而且渐渐地成为调节生活,提高效率的必要手段。自我国实行每周五天的工作制以来,生产效率反而提高了20% - 40%,这就是“三天打鱼”,两天晒网的成功佐证。

认识了“打鱼”和“晒网”之间关系,就会使我们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,工作和学习就会少一些一味追求表面的速度与形式,多一些思考和休整,少一些只知“打鱼”而不知“晒网”的事情发生。“晒网”是为了打“鱼”,是为了打更多更好的“鱼”。(③由“打鱼和晒网”引申到“学习、工作”和“休闲”的关系。)

中国还有一个著名的俗语叫做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,我看不妨提倡“晒两天网”,再以更充沛的精力“打三天鱼”,或许这会给为忙碌生活而苦不堪言的当代人带来一些启迪呢!

这篇文章有三个亮点:

立意角度新颖。作者运用逆向思维,对已有定论的事物用新的思想观点加以科学的分析,在旧论中翻出新的观点:要学会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,这些新解,角度新颖,很容易吸引读者。视角新颖奠定本文的成功的基础。

论证方法多种多样。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子、作对比、引用名言、假设分析等多种论证方法,比起单一的论证来,说服力大大增强。(高星云)(冠华作文网)

小议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

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这个成语,人们总以为是贬义的,说它比喻“学习或工作缺乏恒心,时常中断,不能坚持不懈。”其实,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。

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。现代医学证明:当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疲劳的时候,应该进行充分的休息,以利于功能的恢复,从而提高效率。心理学的“艾氏遗忘曲线”也告诉我们,适当休息所造成的学习上的间隔,有利于增强记忆能力。如果一个人忙于学习从不注意休息,那他是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的;只有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休息,调节调节大脑,好比“晒网”一样,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古今中外的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往往十分注意休息。著名文学家老舍生前酷爱养花,他用欣赏花儿节制极度亢奋的大脑神经,以达到 ‘ 晒网’的目的。惟其如此,他才有充沛的精力写出《骆驼样子》、《四世同堂》等扛鼎之作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研究起来可谓废寝忘食。即使是他,也经常在饭后散散步,使疲惫不堪的大脑得以轻松,不至于“破网”。而又正是在休息中,牛顿由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“万有引力”。

然而,我们的有些同学根本没有认识到‘晒网’的必要性。他们一下课不是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,借以舒缓大脑紧张状态,而是埋头赶作业,结果弄得上其他课时心神不定。特别是临考前,许多平日较能劳逸结合的同学也一改常态,“开夜车,战通宵”,把“晒网”之事扔到九霄云外。等上了考场要他“三天打鱼”之际,却因为“晒网”未成而使鱼儿“漏网”,造成终生遗憾。据说围棋“超一流”九段聂卫平每当大战前夕封棋不弈而去打桥牌、赛网球。这是他“晒网”的一种特殊方法。正是由于他“晒网”有方,才能有“打鱼”中神聚思集,连挫日方围棋巨星,威震中日棋坛。

列宁曾经说过:“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。”换言之,不会休息的人亦不会学习。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。在当今改革开放,全民族腾飞急需后继有人之机,尤应处理好学习和休息之间的关系。

“三天打鱼”尽可“两天晒网”,窃以为!

作者能够运用求异思维,对成语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给予全新的注解。文章突出的特点是观点新颖,对约定俗成的成语含义提出了新的见解,并能圆其说。文章提出论点后,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,再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去论证,然后联系到同学的学习实际去分析,还列举了聂卫平的事例和列宁的名言去论证。文章条理清楚,论据充分,说服力较强。(高星云)

晒晒鱼网又何妨

中国有许多内涵丰富,设喻生动,寓含着深刻哲理的俗谚成语,读后当发人深思;但也有一些褒贬偏激,扬抑失当的,今天应重新作辩证的分析。

就说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吧。它与“一曝十寒”同义,都是贬损那些工作与学习时常中断,不能持之以恒,以至一事无成者的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它所言极是。但反过来想想,天天打鱼,从不晒网,又当如何呢?且不说人的体力能否坚持下去,就是网,也会因长期浸泡得不到晾晒而霉烂。没有网,又怎么能打鱼?而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既能调节人的体力,又能延长网的寿命,有利于更长期、更大量地打到鱼,这岂不是一种科学的生产方法?

既然人们常用谚语来比喻学习和工作上的情况,那不妨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学习与工作是否需要“晒网”。我们知道,金属机件长时间、超负荷地运转,就会因“疲劳”而断裂,更何况有血有肉的人呢?生理学告诉我们,当人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过于疲劳时,若不适当休息,就不能恢复功能,提高效率。学习与工作老是处于紧张、疲劳状态,往往事倍功半,难以取得最佳效果。可见,学习、工作不能排斥休息。“晒网”,就是为了保护鱼网,以利于多打鱼;休息,是为了调节大脑和体力,以利于更好地学习、工作,收“事半功倍”之效。

古今中外,许多在事业上有伟大建树的人其实也并不总是夜以继日的;适当的休息、娱乐正是他们更有成效的工作的开端,只不过他们“晒网”的方式各有特点罢了。大文豪鲁迅惯于夜深人静之时秉烛而书,但他下午是必须睡觉以消除疲劳的。革命导师马克思常常在较长时间的写作之余,写几首小诗自娱,或演算几道数学题调节头脑。东晋文学家嵇康读书之余爱鼓琴;不少当代科学家们都喜欢在余暇时间养养花。至于革命领袖们喜欢钓鱼,爱好桥牌,擅长弹琴......我们听到的还少吗?

古人说得好: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”工作学习与休息,也是一张一弛。“弛”是为了“张”;没有“弛”,又何来“张”?为了多打鱼,打好鱼,又何妨经常晒晒“网”呢? (冠华作文网)

文章既讲道理,又摆事实:第③段运用的比喻论证方法:“晒网”比喻的是休息;“打鱼”比喻的是工作;“鱼网”比喻的是大脑和体力;第④段运用的举例论证:列举了鲁迅、马克思和嵇康等典型事例。既讲道理,又摆事实,无懈可击的论证了“工作学习与休息,也是一张一弛”(“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工作应保证必要的休息”)的论点。

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:2012高考热点作文参考-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2012高考-如何让材料作文不跑题2012高考-给有灵魂的考场作文支招2012高考-“北约”、“华约”作文题目的启示2012年高考志愿填报三误区2012年高考-国防生志愿怎么填报2012高考-晨雾解答高考志愿填报问题2012年高考-重视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2012高考-平行二志愿的问题解答2012高考-关于填报平行二志愿的规则

编辑:林宇辰   查看:26848   转载请注明出处,2012高考热点作文参考-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网址:https://www.98zw.com/zwsc/26404.html
分享文章参与投稿收藏文章